酒醒香销愁不胜,如何更向落花行。去年高摘斗轻盈。
夜雨几番销瘦了,繁华如梦总无凭。人间何处问多情。
许多人看了典故南辕北辙后,会产生这样的疑问:地球是球形的,麦哲伦可以实现环球航行,郑国人不也可以通过环球旅行到达楚国吗?那么,是不是我们的先人弄错了呢?让我们在地球仪上做个实验再下结论吧。
现在,郑国人从出发点一直往北走,假设一路顺利,首先到达北极,停在北极点。此时,在方向问题上就出现麻烦了。因为北这个方向是相对于极点而言的。现在,郑国人无论是越过北极点继续朝前走,还是转过来往回返,方向都会改为朝南。同样,到达南极点后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,无论朝哪边走,方向都是朝北。因此,郑国人如果要经过环球旅行到达楚国,行进方向也必定要改变。若坚持只是朝北走,到达北极点后就无法前进了,更不用谈去楚国。从这一点上看,南辕北辙中的郑国人还是错了。
木之生,或蘖而殇,或拱而夭;幸而至于任为栋梁,则伐;不幸而为风之所拔,水之所漂,或破折或腐;幸而得不破折不腐,则为人之所材,而有斧斤之患。其最幸者,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,不知其几百年,而其激射啮食之馀,或仿佛于山者,则为好事者取去,强之以为山,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。而荒江之濆,如此者几何,不为好事者所见,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,何可胜数?则其最幸者之中,又有不幸者焉。
予家有三峰。予每思之,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。且其孽而不殇,拱而不夭,任为栋梁而不伐;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,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,以及于斧斤之,出于湍沙之间,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,而后得至乎此,则其理似不偶然也。
然予之爱之,则非徒爱其似山,而又有所感焉;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。予见中峰,魁岸踞肆,意气端重,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。二峰者,庄栗刻削,凛乎不可犯,虽其势服于中峰,而岌然决无阿附意。吁!其可敬也夫!其可以有所感也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