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诗人清代彭定求
彭定求

彭定求

[ 清代 ]

彭定求,康熙十五年(1676年)状元。字勤止,一字南畇,道号守纲道人,(今苏州吴县)人。康熙中会试廷对皆第一,援修撰,历官侍讲,因父丧乞假归,遂不复出。幼承家学,曾皈依清初苏州著名道士施道渊为弟子,又尝师事汤斌。其为学“以不欺为本,以践行为要”。生平服教最切者,尤仰慕王守仁等七贤,尚作《高望吟》七章以见志。又著有《阳明释毁录》、《儒门法语》、《南畇文集》等。历任侍讲时,曾选择《道藏》所收道书的一部分及晚出之道书,窃以为精要者,辑编成帙 ► 彭定求的诗词

人物生平

彭定求23岁那年上,父亲彭珑出任长宁(今广东新丰)知县,彭定求在家侍养老母。过了三年,彭珑被牵进一桩案子中,逮捕下狱。彭定求打算去长宁看望父亲,临行前,他去求同乡杨雍建,杨雍建官为给事中,在家休养,彭定求求他给广东省的大员写封信,为父亲说情,杨雍建见彭定求孝心至诚,就答应了。彭定求辞别母亲上路,跋山涉水,40余天抵达长宁,行程达4000多里。见到父亲后,蓬头垢面的彭定求抱着父亲失声痛哭,周边的人莫不感动欷歔。彭定求四处奔走,为父伸冤,彭珑终得开释。

康熙十一年(1672)八月,彭定求赴省城江宁(今江苏南京)参加乡试。初九、十二、十五三场考试下来,彭定求名列二十名,成了一名举人。

这年,彭定求年二十有八。

乡试录取名额,大省一般不过30名。彭定求乡试名次偏低。在来年的会试中,彭定求又落榜了。

为官经历

中状元后,彭定求入翰林院为修撰,掌修国史。不久,他得到一部《近思录》,极为喜爱。《近思录》是理学大师朱熹吕祖谦编纂的,辑录了理学开山祖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的思想精华。彭定求早就热衷理学,得到这部书后摹写一遍,反复研读,奉为言行之准则。第二年春,彭定求上疏请假,回家看望老父,入秋后抵家,每天都侍奉父亲,讲论经义。彭定求刚刚入仕,却已厌倦了官场,打算从此致仕,在家研习理学。他在家一住便是3年,后来在父亲敦促下,才回京复职。不久,出任日讲起居注官,给康熙皇帝讲解经史,随同他参加各种重大活动,笔录于簿。接着,迁为国子监的副长官--司业,再迁为传讲,侍从康熙皇帝讲经论史。

随着职位的升迁,彭定求越来越厌倦官场生涯,期望辞官回家,研究理学。但是这样做有违父命,他便屡屡请假。父亲死后,他终于如愿以偿,辞官回家,潜心研究理学。

前后算起来,彭定求在翰林院不过4年。

理学思想

在理学上,彭定求独树一帜。

彭定求的老师汤斌之学,出于孙奇逢;孙奇逢之学,出于鹿善继;鹿善继之学,则宗王守仁的《传司录》。故彭定求的学术思想也很低于王守仁。

王守仁继承发展了南宋陆九渊的"心学",把人心视为万物的主宰,倡言"致良知",要人们用良心去体验本来就存在于良心的伦理道德。王守仁的"心学"几乎席卷了整个思想界。王学的兴起是对程朱理学的强大冲击。做为理学,陆、王与程、朱都倡言"明天理,去人欲"。但做为理学异端,陆、王和程、朱又有所不同。程、朱以"理"为主体,更多地突出了超感性现实的先验规范;陆、王以心为主体,更多地与感性血肉相联。王学成为明中叶以后的浪漫主义的人文思潮的哲学基础。那些推崇程朱理学的人竭力贬斥陆王心学。结果在思想界出现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斗争。

在这种局面下,彭定求试图调和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。他著文说,王守仁极推崇朱熹,他的思想中有朱熹的成份。彭定求想把王守仁打扮成兼收并蓄陆氏心学与朱氏理学的人物。实际上这是彭定求思想的流露,他不困于门户之见,虽出于王氏心学,但同时又兼采程朱理学的思想。

彭定求在家一住多年。康熙四十四年,皇上南巡命彭定求与汪士钦、徐树本等校《全唐诗》,赏赐御书,传旨垂询病情。五十二年,康熙皇帝"万寿节",彭定求入京祝贺。

猜你喜欢
浣溪沙·酒醒香销愁不胜

酒醒香销愁不胜,如何更向落花行。去年高摘斗轻盈。

夜雨几番销瘦了,繁华如梦总无凭。人间何处问多情。

水仙子·次韵

蝇头老子五千言,鹤背扬州十万钱。白云两袖吟魂健,赋庄生《秋水》篇,布袍宽风月无边。名不上琼林殿,梦不到金谷园,海上神仙。

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·其六

正是行人肠断时,子规得得向人啼。

若能泪得居人脸,始信春愁总为伊。

临江仙·长记碧纱窗外语

长记碧纱窗外语,秋风吹送归鸦。片帆从此寄尺涯。一灯新睡觉,思梦月初斜。

便是欲归归未得,不如燕子还家。春云春水带轻霞。画船人似月,细雨落杨花。

木假山记
宋代苏洵

  木之生,或蘖而殇,或拱而夭;幸而至于任为栋梁,则伐;不幸而为风之所拔,水之所漂,或破折或腐;幸而得不破折不腐,则为人之所材,而有斧斤之患。其最幸者,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,不知其几百年,而其激射啮食之馀,或仿佛于山者,则为好事者取去,强之以为山,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。而荒江之濆,如此者几何,不为好事者所见,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,何可胜数?则其最幸者之中,又有不幸者焉。

  予家有三峰。予每思之,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。且其孽而不殇,拱而不夭,任为栋梁而不伐;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,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,以及于斧斤之,出于湍沙之间,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,而后得至乎此,则其理似不偶然也。

  然予之爱之,则非徒爱其似山,而又有所感焉;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。予见中峰,魁岸踞肆,意气端重,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。二峰者,庄栗刻削,凛乎不可犯,虽其势服于中峰,而岌然决无阿附意。吁!其可敬也夫!其可以有所感也夫!

天竺中秋

江楼无烛露凄清,风动琅玕笑语明。

一夜桂花何处落,月中空有轴帘声。

送高三十五书记
唐代杜甫

崆峒小麦熟,且愿休王师!

请公问主将:焉用穷荒为?

饥鹰未饱肉,侧翅随人飞。

高生跨鞍马,有似幽并儿。

脱身簿尉中,始与捶楚辞。

借问今何官?触热向武威?

答云一书记,所愧国士知。

人实不易知,更须慎其仪!

十年出幕府,自可持军麾。

此行既特达,足以慰所思。

男儿功名遂,亦在老大时。

常恨结欢浅,各在天一涯;

又如参与商,惨惨中肠悲。

惊风吹鸿鹄,不得相追随,

黄尘翳沙漠,念子何当归。

边城有馀力,早寄从军诗!

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

园僻青春深,衣寒积雨阙。

中宵酒力散,卧对满窗月。

旁观万象寂,远听群动绝。

只疑玉壶冰,未足比明洁。

征夫
唐代杜甫

十室几人在?千山空自多!

路衢惟见哭,城市不闻歌。

漂梗无安地,衔枚有荷戈。

官军未通蜀,吾道竟如何?

菩萨蛮·过张见阳山居赋赠

车尘马迹纷如织,羡君筑处真幽僻。柿叶一林红,萧萧四面风。

功名应看镜,明月秋河影。安得此山间,与君高卧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