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醒香销愁不胜,如何更向落花行。去年高摘斗轻盈。
夜雨几番销瘦了,繁华如梦总无凭。人间何处问多情。
刘珝七世祖刘八公,字寿山,生于1288 年,世居下邳县刘马庄,系汉室后裔,元朝延佑年间武举,后官至滁洲总管,1354 年朱元璋率军攻打滁洲,八公看到元朝政治腐败,民心已失,遂弃官携妻子李氏、儿子刘清、孙子刘聚回到下邳老家,后又辗转数月到达青州府寿光县北阳河村(今属青州市朱良镇),看到此处人杰地灵,遂于此处定居。
刘珝曾祖刘让治家有方,家道渐殷,乐善好施,深得乡邻称赞。有子三人:良臣、良弼、良佐。
刘珝祖刘良佐(1367年-1427年),行三,性格豁达、爽慨刚方,善数算,通律理,文才横溢,闻名府县。洪武年间莱州发生大旱,知县江旗与刘良佐乃同窗好友,有莫逆之交,于是来向青州刘良佐借粮救灾。良佐慷慨答应,借给莱州人民五十七担粮食。青州知府睢叔端得知后随逐级上报,表彰刘良佐之义举。刘良佐病重时,嘱咐其子甄、昺、著、冕,把众乡邻的借粮券、据全部当众销毁。众乡里感其义举立碑颂扬。刘良佐的高尚品德,对刘氏明清两代七进士、九举人及皇恩荫封数十人的为官清廉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刘珝父刘昺(1401年-1489 年),字宗彝,号松溪。妻李氏,赠一品夫人。昺自幼熟读四书五经,有《少龄集》、《中岁集》、《暮年集》传于世。刘昺生六子:环、球、珝、珽、琬、玥。
木之生,或蘖而殇,或拱而夭;幸而至于任为栋梁,则伐;不幸而为风之所拔,水之所漂,或破折或腐;幸而得不破折不腐,则为人之所材,而有斧斤之患。其最幸者,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,不知其几百年,而其激射啮食之馀,或仿佛于山者,则为好事者取去,强之以为山,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。而荒江之濆,如此者几何,不为好事者所见,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,何可胜数?则其最幸者之中,又有不幸者焉。
予家有三峰。予每思之,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。且其孽而不殇,拱而不夭,任为栋梁而不伐;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,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,以及于斧斤之,出于湍沙之间,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,而后得至乎此,则其理似不偶然也。
然予之爱之,则非徒爱其似山,而又有所感焉;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。予见中峰,魁岸踞肆,意气端重,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。二峰者,庄栗刻削,凛乎不可犯,虽其势服于中峰,而岌然决无阿附意。吁!其可敬也夫!其可以有所感也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