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诗人清代陈鼎
陈鼎

陈鼎

[ 清代 ]

陈鼎是一位著作等身的著名历史学家、旅游文学家。原名太夏,字定九,又字九符、子重,号鹤沙,晚号铁肩道人。江阴周庄镇陈家仓人(现周西村人)。少年随叔父远至云南,长期生活在云贵高原,考察西南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,对云南、贵州一带的地理、历史情况很有研究,后返归周庄故里定居,死后葬于砂山五峰顶北麓。 ► 陈鼎的诗词

人物生平

陈鼎(1650年——?)清学者。江阴周庄镇陈家仓人(现周西村人)。少年随叔父远至云南,长期生活在云贵高原,考察西南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,对云南、贵州一带的地理、历史情况很有研究,后返归周庄故里定居,死后葬于砂山五峰顶北麓。

陈鼎生于顺治七年(1650),10岁时,跟随叔父宦居云南。一年后,叔父病故,随叔父至云南的亲友和童仆老幼40多人相继病亡,只存下婶母钱氏、钱氏之兄钱伯可夫妇等8人。陈鼎去家万里,举目无亲,寄居在滇东曲靖,寄宿城关帝庙内,与婶母等相依为命。

为了维持生计,陈鼎的婶母典卖金银首饰,所得资费交伯可往返福建、广西贩烟。钱伯可在一次售烟的过程中,结识了土司龙宣慰长官。龙宣慰赏识钱伯可先生的书法,便聘钱可为西席,课教土司儿子们的书法。没过多久,钱伯可的夫人严氏也去世了,女儿才9岁,祖母教之读书写字,教她读了《烈女传》,并了解了大意。

陈鼎开始跟来自无锡的华龙友先生读书,华龙友去世后,便由婶母带教。到14岁那年,便通晓了“制艺”。当时,科举考试有了变革,将原来考八股文改为策论,云南靖川当地许多读书的人感到无所适从。他们听说年幼的陈鼎策论写得好,纷纷赶前拜陈鼎为师,一年的束修有粮近二百石,家庭经济条件得到了改善。

钱伯可在土司府教书,同情陈鼎母子,征得龙土司同意,陈鼎母子住进了土司府。陈鼎16岁时在云南应乡试,七艺皆出色,中举。然后入京师参加会试,未中。龙土司看陈鼎年纪轻轻有才华,便以自己的长女龙继桓许配给陈鼎,陈鼎17岁便与龙继桓成婚。当时,龙继桓仅14岁。龙氏先祖是汉人,其族大多数人通汉书、懂汉语。龙继桓幼年通僰文,善僰书,会画翎毛山水,熟悉汉语。结婚后,跟从小姑学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孝经》诸书,学习卫夫人及二王书法。陈鼎与龙继恒结婚后,生下长子嘉谟。妾兰仿生次子嘉诰。次年又生三子嘉谋。到第3年,17岁的龙继恒因生子得产疾,不治而亡。

陈鼎21岁那年,奉婶母之命,续娶钱伯可长女钱洁。钱洁当时17岁,性格温淑,知书能诗,尤善长短句。

陈鼎在与钱氏结婚的第二年冬天,赶往京师。次年,又游历陕西。陈鼎或游览观光,或从事幕僚,结交文友。一段时间由于战乱,不能回家。等到时局安定,陈鼎回到云南,夫人钱洁早已离开了人间。钱洁是一位才女,写了不少诗词,她所著《青螺稿》、《蓉亭词》已经散佚,少量诗词被收入《国朝闺秀正始集》、《江苏诗征》、《全清词钞》、《江上诗钞》。

36岁以后,陈鼎又继续踏上了征程,在外漂流数十年,走过了很多地方,撰写了一批有价值的著作。

陈鼎到了晚年,倦游归隐,回到故乡周庄陈家仓,整理自己的著作,将之刊刻付梓。陈鼎活到60多岁。他的著述颇丰,可称著作等身。

猜你喜欢
浣溪沙·酒醒香销愁不胜

酒醒香销愁不胜,如何更向落花行。去年高摘斗轻盈。

夜雨几番销瘦了,繁华如梦总无凭。人间何处问多情。

水仙子·次韵

蝇头老子五千言,鹤背扬州十万钱。白云两袖吟魂健,赋庄生《秋水》篇,布袍宽风月无边。名不上琼林殿,梦不到金谷园,海上神仙。

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·其六

正是行人肠断时,子规得得向人啼。

若能泪得居人脸,始信春愁总为伊。

临江仙·长记碧纱窗外语

长记碧纱窗外语,秋风吹送归鸦。片帆从此寄尺涯。一灯新睡觉,思梦月初斜。

便是欲归归未得,不如燕子还家。春云春水带轻霞。画船人似月,细雨落杨花。

木假山记
宋代苏洵

  木之生,或蘖而殇,或拱而夭;幸而至于任为栋梁,则伐;不幸而为风之所拔,水之所漂,或破折或腐;幸而得不破折不腐,则为人之所材,而有斧斤之患。其最幸者,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,不知其几百年,而其激射啮食之馀,或仿佛于山者,则为好事者取去,强之以为山,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。而荒江之濆,如此者几何,不为好事者所见,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,何可胜数?则其最幸者之中,又有不幸者焉。

  予家有三峰。予每思之,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。且其孽而不殇,拱而不夭,任为栋梁而不伐;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,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,以及于斧斤之,出于湍沙之间,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,而后得至乎此,则其理似不偶然也。

  然予之爱之,则非徒爱其似山,而又有所感焉;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。予见中峰,魁岸踞肆,意气端重,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。二峰者,庄栗刻削,凛乎不可犯,虽其势服于中峰,而岌然决无阿附意。吁!其可敬也夫!其可以有所感也夫!

天竺中秋

江楼无烛露凄清,风动琅玕笑语明。

一夜桂花何处落,月中空有轴帘声。

送高三十五书记
唐代杜甫

崆峒小麦熟,且愿休王师!

请公问主将:焉用穷荒为?

饥鹰未饱肉,侧翅随人飞。

高生跨鞍马,有似幽并儿。

脱身簿尉中,始与捶楚辞。

借问今何官?触热向武威?

答云一书记,所愧国士知。

人实不易知,更须慎其仪!

十年出幕府,自可持军麾。

此行既特达,足以慰所思。

男儿功名遂,亦在老大时。

常恨结欢浅,各在天一涯;

又如参与商,惨惨中肠悲。

惊风吹鸿鹄,不得相追随,

黄尘翳沙漠,念子何当归。

边城有馀力,早寄从军诗!

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

园僻青春深,衣寒积雨阙。

中宵酒力散,卧对满窗月。

旁观万象寂,远听群动绝。

只疑玉壶冰,未足比明洁。

征夫
唐代杜甫

十室几人在?千山空自多!

路衢惟见哭,城市不闻歌。

漂梗无安地,衔枚有荷戈。

官军未通蜀,吾道竟如何?

菩萨蛮·过张见阳山居赋赠

车尘马迹纷如织,羡君筑处真幽僻。柿叶一林红,萧萧四面风。

功名应看镜,明月秋河影。安得此山间,与君高卧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