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诗人宋代卢多逊
卢多逊

卢多逊

[ 宋代 ]

卢多逊(934年―985年),怀州河内(今河南沁阳)人,北宋宰相。后周显德初年进士,历任秘书郎、集贤校理、左拾遗、集贤殿修撰。北宋建立后,历任祠部员外郎、权知贡举、兵部郎中、知太原行府事、翰林学士、中书舍人、吏部侍郎、中书侍郎、平章事、兵部尚书等职。后因罪流放至崖州,雍熙二年(985年),卢多逊在流所去世,终年五十二岁。

人物生平

进士出身

后周显德(954年―960年)初年,卢多逊考中进士,授任秘书郎、集贤校理,后升任为左拾遗、集贤殿修撰。

北宋建隆三年(962年),以本官职担任知制诰,历任祠部员外郎。乾德二年(964年),任权知贡举。乾德三年(965年),加任兵部郎中。乾德四年(966年),又任权知贡举。乾德六年(967年),加任史馆修撰、判馆事。

受诏撰书

开宝二年(969年),宋太祖赵匡胤征讨北汉,任命卢多逊为知太原行府事。宋太祖移到常山,又任命他为权知镇州。军队回师后,在学士院值班。开宝三年(970年)春天,又主持贡举。开宝四年(971年)冬天,朝廷任命他为翰林学士。

开宝六年(973年),卢多逊出使南唐回朝,因此对宋太祖述说南唐衰弱可以攻取的形势。又受诏与人同修《五代史》,升任中书舍人、参知政事。恰逢父丧,几天后被朝廷起用处理政事。史馆修撰扈蒙请求恢复修撰时政记,诏令卢多逊专门负责此事。平灭南唐后,加任卢多逊为吏部侍郎。

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(976年),授任中书侍郎、平章事。太平兴国四年(979年),跟从宋太宗赵光义征讨北汉回来,加任兵部尚书

贪权难断

当初,赵普出京镇守河阳,卢多逊上言自辩说:“外人说我妄自议论皇弟开封尹,皇弟忠孝全德,哪里有间隙!况且昭宪皇太后临终时,我实际上参与接受遗命。知我者是你,希望你明鉴。”宋太祖亲手封上这封信,藏在宫中。到宋太宗在位时,赵普又秘密上奏说:“我是开国旧臣,被权幸大臣中伤。”于是说到昭宪太后遗命以及先朝上书自辩之事。宋太宗在宫中访得赵普先前上的奏表,因此感悟,就把赵承宗留在京城。不久,重新起用赵普为宰相。卢多逊越发感到不安。赵普多次劝告卢多逊引退,卢多逊贪图权位,不能决断。

正好因为卢多逊曾经派堂吏赵白勾结秦王赵廷美的事被告发,宋太宗大怒,下诏一一列举他不忠的罪过,贬授为兵部尚书。第二天,把卢多逊交给官吏审问,命令翰林学士承旨李昉、学士扈蒙、卫尉卿崔仁冀、膳部郎中知杂事滕中正一同审讯。案情审结,召文武常参官在朝堂集议,太子太师王溥等七十四人上奏议论说:“谨按兵部尚书卢多逊,身任宰相,心怀怨望,秘密派遣堂吏,勾结亲王,互通声气,咒诅君父,大逆不道,败坏纲纪,上负国家恩宠,下亏为臣之节,应当予以诛罚,以正法律。请把卢多逊交给有关部门处理,削夺一切官爵,依法诛斩。秦王赵廷美,也请同卢多逊一起作出处理,其他牵连犯罪的人,希望按法律惩治。”

流放崖州

于是宋太宗下诏说:“臣子奉事君主,如果一臣事二主就是邪僻,臣下谋害皇上,必定遭到诛杀。兵部尚书卢多逊,从先朝提升参知政事,到我登位,让他正位宰相,职在协调,任当辅弼。身付重托,不思报答,反而包藏奸心,窥伺君位,指斥皇帝,勾结藩王,大逆不道,不宜备述。派遣身边大臣,一同处治他的案件,丑迹全部暴露,案件审结后,有关部门定刑,处廷集中议论,处以夷灭全族,毁灭他的住宅,以正法律,以合经义。还顾念他曾经身居重位,长期事奉朝廷,特地免除诛杀全族,只处以流放,确实是你有负于我,不是我没有恩情。卢多逊所任一切官爵以及三代祖先的封赠、妻子的官封,一并削夺追毁。全家人口,一同流放到崖州,所到各地由驿马遣送,即使有大赦,也不在宽赦之列。期周以上亲戚,一并刺配流放到边远州郡。宾客奴仆都放走。其余的依照百官所议处理。中书吏赵白、秦王府吏阎密、王继勋、樊德明、赵怀禄、阎怀忠一并在都门外处斩,并籍没他们的家财,亲属流放到海岛。”

去世特赦

卢多逊到海外,托遣送他的使者回朝时带奏表给朝廷谢恩。雍熙二年(985年),卢多逊在流所去世,终年五十二岁。诏令他家迁徙到容州,不久,又迁徙安置在荆南。端拱初年(988年),录用他的儿子卢雍为公安主簿,把他家被籍没的怀州墓地还给他。卢雍去世后,他的弟弟们都特敕授任州县官。

咸平五年(1002年),又录用卢雍的弟弟卢宽为襄州司士参军。卢宽的弟弟卢察,考中景德年间进士,将要廷试时,特诏授任他为州掾。大中祥符二年(1009年),才改任簿尉。大中祥符三年(1010年),卢察护送卢多逊丧柩回葬襄阳,又诏令本州赐给他钱三十万。大中祥符四年(1011年),仍录用卢多逊的孙子卢又元为襄州司士。

景祐四年(1037年),经卢察请求,宋仁宗追复卢多逊为工部尚书,其妻京兆郡太君苏氏为京兆郡夫人。

轶事典故

通宵阅读

卢多逊博涉经史,聪明强记,文辞敏捷,喜欢任用术数,有谋略,计谋常常成功。宋太祖喜欢读书,每次到史馆取书,卢多逊预先诫令史馆官吏告诉自己,知道宋太祖所拿的书,一定通宵阅读,到宋太祖问到书中事时,卢多逊回答流畅,同僚们都佩服他。

结怨赵普

当初,卢多逊主持制诰,与赵普不和,在翰林院时,每次召对,常常攻击赵普的短处。不久,赵普出京镇守河阳。宋太宗即位,赵普入朝任少保。几年后,赵普的儿子赵承宗娶燕国长公主的女儿,赵承宗当时正任知潭州,受诏回朝举行婚礼。不满月,卢多逊要求宋太宗让他回到任所,赵普从此对卢多逊愤怒在心。

叹其见识

当初,卢多逊的父亲卢亿为人俭朴,自己消费很节俭。卢多逊显贵后,赏赐丰厚,消费渐渐奢侈,他忧愁不乐,对亲友说:“我家世代儒素,一旦富贵突然到来,我不知日后葬身之地啊。”后来卢多逊果然败落,人们叹服他的见识。

猜你喜欢
浣溪沙·酒醒香销愁不胜

酒醒香销愁不胜,如何更向落花行。去年高摘斗轻盈。

夜雨几番销瘦了,繁华如梦总无凭。人间何处问多情。

水仙子·次韵

蝇头老子五千言,鹤背扬州十万钱。白云两袖吟魂健,赋庄生《秋水》篇,布袍宽风月无边。名不上琼林殿,梦不到金谷园,海上神仙。

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·其六

正是行人肠断时,子规得得向人啼。

若能泪得居人脸,始信春愁总为伊。

临江仙·长记碧纱窗外语

长记碧纱窗外语,秋风吹送归鸦。片帆从此寄尺涯。一灯新睡觉,思梦月初斜。

便是欲归归未得,不如燕子还家。春云春水带轻霞。画船人似月,细雨落杨花。

木假山记
宋代苏洵

  木之生,或蘖而殇,或拱而夭;幸而至于任为栋梁,则伐;不幸而为风之所拔,水之所漂,或破折或腐;幸而得不破折不腐,则为人之所材,而有斧斤之患。其最幸者,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,不知其几百年,而其激射啮食之馀,或仿佛于山者,则为好事者取去,强之以为山,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。而荒江之濆,如此者几何,不为好事者所见,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,何可胜数?则其最幸者之中,又有不幸者焉。

  予家有三峰。予每思之,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。且其孽而不殇,拱而不夭,任为栋梁而不伐;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,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,以及于斧斤之,出于湍沙之间,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,而后得至乎此,则其理似不偶然也。

  然予之爱之,则非徒爱其似山,而又有所感焉;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。予见中峰,魁岸踞肆,意气端重,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。二峰者,庄栗刻削,凛乎不可犯,虽其势服于中峰,而岌然决无阿附意。吁!其可敬也夫!其可以有所感也夫!

天竺中秋

江楼无烛露凄清,风动琅玕笑语明。

一夜桂花何处落,月中空有轴帘声。

送高三十五书记
唐代杜甫

崆峒小麦熟,且愿休王师!

请公问主将:焉用穷荒为?

饥鹰未饱肉,侧翅随人飞。

高生跨鞍马,有似幽并儿。

脱身簿尉中,始与捶楚辞。

借问今何官?触热向武威?

答云一书记,所愧国士知。

人实不易知,更须慎其仪!

十年出幕府,自可持军麾。

此行既特达,足以慰所思。

男儿功名遂,亦在老大时。

常恨结欢浅,各在天一涯;

又如参与商,惨惨中肠悲。

惊风吹鸿鹄,不得相追随,

黄尘翳沙漠,念子何当归。

边城有馀力,早寄从军诗!

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

园僻青春深,衣寒积雨阙。

中宵酒力散,卧对满窗月。

旁观万象寂,远听群动绝。

只疑玉壶冰,未足比明洁。

征夫
唐代杜甫

十室几人在?千山空自多!

路衢惟见哭,城市不闻歌。

漂梗无安地,衔枚有荷戈。

官军未通蜀,吾道竟如何?

菩萨蛮·过张见阳山居赋赠

车尘马迹纷如织,羡君筑处真幽僻。柿叶一林红,萧萧四面风。

功名应看镜,明月秋河影。安得此山间,与君高卧闲。